Twitter 如何让马斯克心碎

中国Twitter网讯:2023年2月,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发现他发布的关于超级碗的推文影响力远不如拜登总统的同主题推文。凌晨两点半,他紧急召集X平台的工程师(以及所有会编程的员工)开会,要求修改算法以扩大自己的传播范围。工程师们设计的新算法将马斯克推文的曝光量放大了1000倍。

如今马斯克的推文几乎霸占所有推特用户的视线,使用推特的感觉就像被派对里最讨厌的家伙强行拖进一场无休止的单向对话。半年后,X平台解除了2019年实施的政治广告禁令。这意味着用户越来越多地接触到被资本裹挟的观点。

待到下届美国总统大选来临之际,马斯克对X平台的沉迷已从职业需求演变为个人执念。一位记者指出:”在某周观察中,他唯一没有发帖的90分钟时段是当地凌晨3点到4点29分。除此之外,无论昼夜每个半小时区间都能看到他至少一条推文。”

由于马斯克长期泡在网上、使用英语且作息诡异,他大量吸收英国时区内容(比美国早5-8小时),结果在美国大选迫近时,这位科技巨头竟对英国文化战争产生了令人费解的深度参与:”他最短暂的夜间休息…是转发完将伦敦警察比作纳粹党卫军的表情包后下线,四个半小时后又上线转发加密币网红抱怨英国抗议者被判刑的推文。”

自家平台的算法重塑了他的大脑。X平台的人工智能Grok甚至将马斯克标记为网站最大的虚假信息传播者。随着马斯克的转变,整个平台也随之蜕变。威斯康星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研究显示,在X平台上,右翼思想能触及更多受众,而拜登白宫等偏左翼账号的传播力则持续萎缩。

大选之夜,特朗普与马斯克共同庆祝胜利。这位手握30亿美元联邦政府合同的富豪,最终执掌了”政府效能部”——这个部门在过去一年里持续裁员、外包业务,实质上不断瓦解着联邦政府体系。

许多对推特变革感到愤怒的人(往往也是当前美国政府改革政策的批评者)试图解释这种愤怒,却时常词不达意。这种困境宛如语言体系突然失效。

康泰纳仕集团法律事务编辑卢克·扎莱斯基的抗议推文获得广泛共鸣:”提醒各位——埃隆是右翼媒体大亨,在多个需要政府监管的领域存在重大利益冲突。他正公开或隐蔽地利用这个巨型私人社交平台服务个人政治目的。”

完全正确。但资本主义社会本就允许富豪收购公司谋取政治利益。本案的特殊性在于,马斯克收购的是公众参与公民生活的核心载体。正如某位后来消失的网友阿维·布埃诺所言:”我们或许该严肃讨论:为何一个亿万富翁能轻率收购并即刻摧毁服务数亿人的重要通讯平台?”

这里缺失的关键词是”基础设施”——我们放任马斯克买下了数字时代的关键基建。民众的痛感不仅源于使用习惯被改变,更源于他们隐约意识到:某个潜在的民主基础设施被劫持并异化了。

尽管多数人未曾将推特视为”基础设施”,但人们本能感知其社会政治价值远超网飞等娱乐平台。用户对付费会员制的抵触,正源于他们认为推特本应是重要的公共服务(而非好斗的极端化富豪的玩具)。

许多评论家曾坚信推特将在政治变革中扮演要角。《大西洋月刊》刊登过《革命将在推特直播》,小布什政府前副国家安全顾问马克·普法伊弗甚至提议授予推特诺贝尔和平奖。

如今看来殊为讽刺。但推特确实曾被寄予厚望——既是民主运动的推手,更是民主理念的化身。实际上,正如贝文斯所言,推特对运动组织存在多重削弱:松散的组织结构让抗议者高估成效,而政府正利用社交平台定位逮捕异见者。

所有基础设施都面临这种权力博弈:既被民众用作民主生活工具,也被权贵操弄为统治手段。当普通用户自以为参与民主时,平台与政府正在更高维度进行更有效的操控。

当前TikTok陷入中美冷战漩涡便是明证。这些平台表面充斥着舞蹈视频和晦涩骂战,实则因其在公共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地位,成为大国角力的核心战场。

讽刺的是,推特收购案最令人震惊之处在于它的普遍性。富豪掌控关键通讯基建(或借此干预选举)绝非特例——马斯克已将影响力扩展至德国等多国选举。

约十五位亿万富翁掌控着美国大部分新闻频道,六大集团垄断传媒业。默多克持有福克斯新闻和《华尔街日报》,贝索斯拥有《华盛顿邮报》,彭博掌控同名集团,纽豪斯家族掌握《纽约客》《名利场》等杂志。2016年考克斯传媒集团旗下就有7家日报、59家电台和14家电视台。

推特收购案刺痛公众,正因为人们将其视为民主基建。更令人愤怒的是,这个本由用户集体共建的公共领域,竟能被收购武器化——全球未来的集体对话不该待价而沽。

资本主义视角下,本案唯一特殊之处在于变革的可见性。全世界实时目睹了公共话语基建被收购后,如何被所有者古怪且实时直播的政治议程扭曲。

人们容易聚焦特朗普、马斯克等戏剧性人物,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孕育他们的系统——美国最富有的三人财富超过后50%国民总和。要改变这种体系,我们必须重建民主基础设施的所有权结构,将其从亿万富翁和极右翼手中夺回。这些基建的质量将决定我们思维的质量。

在众多基础设施定义中,温哥华机场管理局CEO的诠释最为精辟:”基础设施就是你为想要的未来建造的东西”。我们想要的未来,是困在词句雕琢却无法真正沟通的牢笼,还是让人们拥有改变生活的真实选择——进而改变思想?

本文节选自莎拉·斯坦·卢布拉诺所著《莫谈政治:如何改变21世纪的思想》,由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出版